close
      人師乎、經師乎,何以為?

      兼談出席服務學習研討會有感


      哲人云:隱其善而為善,謂之善善;揚其善而為善,謂之惡善。大哉矣,斯


語!


      回顧參加九六年大學院校服務學習研討會,總結其基本精神乃無外乎讓青青


子衿,透過渠等所從事各項服務工作,而習得身、心、靈成長;如是,則醍醐


可致!而學子於推動各項服務工作,不宜置於制式之窠臼,確失所宗;然觸手


可即,卻何處不可為。歸根究柢如係隱性之服務,其累積功德與福報,自是與


一般世俗慣見服務,迥然有別,當不足與外人道也。試以區區一、二例補述,


益見其渾然相異處。


        某甲於驛站階梯,偶見學子行色匆匆而不慎濺灑所購早點豆漿,惟不見


善後卻飛奔離去,徒留一攤水漬於地;或見旅人繞途而行、或昂首跨步而過,


無視水漬倒映縱橫交錯之眾生相。忽見一耆老,隨即默默蹲身取紙輕拂拭除,


使路人不致因不察踩踏傾滑失足或濕漬濺印迤邐於途。某甲問老叟何以為?


曰:舉手之勞,不足掛齒。此其一。


        美籍青年艾力克斯由教練陪同於台東駕駛輕航機翱翔,不幸失事墬機身亡


;艾力克斯雙親抵台強忍悲痛料理愛子後事,並捐愛子可用器官,遺愛人間;


然對肇事教練索賠事隻字不提,惟對頓失依恃之越籍寡妻與孤子,憶及其將


何以維生,卻透過教會安排前往美國謀職安頓。此等胸襟與善行何等偉大,


聞之,不禁讓人淚珠眼眶直轉。此其二。


        由是觀之,吾輩於啟迪後進針對服務學習之裁奪,應知何者之所當為、


何者之所不應為,實橘、枳立判;該等隱善之服務,實是吾所楬櫫者,豈能


不戮力為之。


        中原大學吳肇銘主任秘書於專題演講「國際服務學習之發展類型與推動

策略」之導言有云: 「先進盡心於學務工作,比之校務行政體系其餘諸公,

惟汝等被後生晚輩敬稱為師, 實乃天將大任於斯人;君不見諸生於課堂外,

受尊喚為師者惟汝等耳!學務處各組室夥伴,以身處隱性課程之身教,可謂

繫乎人師之所由;汝等豈可妄自菲薄,卻忝所生!」。旋即,玄奘大學林至

善學務長談「服務學習之教學方法與評鑑」,於破題,善公曰:「爾對學生

事務之熟稔、視受教為子弟,環顧校園周遭,誰人堪與比擬;又誰人所獲來

自學子之各類感謝、邀請卡等,數量之多、品相之盛與精緻之美,又足以

抗衡。」,乃因不揣疾呼,身處學務之吾輩,應以己身具有優勢與條件,

據理力爭、奮力而為;針貶興革,尤應有說大人則藐之而力博。聞斯人言,

時,百感交集,莫不額首稱是、緒思澎湃,更亟願以二則親身事例,

列述旁引。

        憶往昔奉派至課外組履新學人,初任,對屢番出入辦公室之社團秀逸,


直呼組內同仁為師,十分不以為然;先期頗為譏諷,雖未形之於言卻展之


於色。但經歷練組內諸般業務、熟稔運作後,卻也認同學子之作為,反謙


稱同仁身兼人師重任,宜無時不念身教重於言教;更應時刻慎思為人處世


、行事作風,何以為師。為其一。


        又某位醫學院教授邀陪前往行政大樓,思藉由私篤以宜公洽。一路


行來,頻見同學或點頭、或問好、或稱師;卻未見同學眼光與其交集,


方知致意非人。乃慨然嘆曰:「枉為經師十數載,未嘗偶遇其徒於徑


而親切稱謂者,卻有低頭視而不見、或轉頭異途而行;對比於汝,


實應檢討自省,何以為之?」。乃謔答曰:「此經師與人師之所異也


!」,而組內同仁類似事蹟,亦不勝枚舉。為其二。


        隱性課程與隱性服務,雖均曰為隱性,觀其名似乎為不可見,實則


無所不在反顯而易見;隱、顯之異不在於形而在於念,隱、顯之別


不在於述而在於行。經師易為,人師難為;人師乎、經師乎,何以為?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uca 的頭像
    liuca

    劉長安的部落格

    liu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